近日,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称,日本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阿武隈”级护卫舰,这是日本首次突破主战舰艇出口限制。近年来,日本在域外大国的怂恿下,不断强化与菲律宾的防务合作,从最初的巡逻船、海警船、雷达等非杀伤性装备援助,逐步升级到情报共享、联合演训、军舰出口等高度敏感领域,暴露出两国企图构建“准安全同盟”、挑动阵营对抗的真实意图。 虽然日本提供的“阿武隈”级护卫舰没有此前韩国提供的护卫舰先进,但相对陈旧的装备或许更适合菲律宾海军。 近年来,在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指引下,日本正以防务合作为名,逐步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和“专守防卫”原则。从非杀伤性装备援助到实战型军舰输出,从依附美日同盟到强化多边防务合作机制,再到与其他国家联合演训活动实战化与协同性不断提升,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正在重新定位其在区域安全格局中的角色,这种动向值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武器装备输出呈现从边缘支援到实战绑定的渐进态势。2014年,日本出台“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开始逐步解禁武器出口。2017年,日本修订《自卫队法》,允许将自卫队的二手装备免费或低价转让给其他国家。随后,日本陆续向菲律宾、越南等国出口巡逻艇、海岸监视雷达,并以无偿援助或优惠贷款方式提供教练机、小型快艇等非杀伤性装备。 2023年4月,日本设立“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加快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输出雷达及卫星通信系统等防卫装备。2023年12月,日本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方针,允许出口导弹等具有杀伤能力的武器。2024年3月,日本再次修改这一实施方针,允许向第三国出口战斗机等装备。 日本在武器出口领域的步子越迈越大,目前正在向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推销其最上级护卫舰、P-3C反潜巡逻机、预警雷达等武器装备。日本武器装备出口采取“先非军后军、先周边后核心”的渐进方式,不断模糊“民用—军用”界限,企图削弱国际社会反对声浪,在事实上突破了“和平宪法”所设定的红线。 防务合作机制正从双边拓展至多边。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防务合作高度依赖美日安保框架,宪法第九条有关“放弃战争、放弃行使武力、不保有陆海空及其他战力”的条款成为其无法直接参与集体安全机制的制度安排。2015年通过“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逐步确立了对外防务合作的法理“正当性”,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对“和平宪法”和集体自卫权限制的新突破。 在双边层面,2022年以来,日本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以及菲律宾签署《互惠准入协定》,结成“准同盟”关系,为双方部队部署、联合训练与后勤互补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日本还与美英澳等国家签署《防卫装备品和技术转移协定》,与德国等国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与美英法德等国建立了外长防长“2+2”会谈机制。在多边层面,日本配合美国打造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日韩军事同盟以及美日澳、美日菲等小多边机制,将自身战略布局嵌入印太安全议程之中。 日本还积极充当“北约亚太化”的桥头堡。2023年,日本与北约签署“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该合作文件涉及网络防卫应对、太空安全保障等16个领域的合作,并明确自卫队将深度参与北约演习和联合行动,标志着日本与北约的安全合作大幅升级。从双边转向多边军事关系,表明日本已在制度层面构建起“和平宪法”之外的第二条制度轨道,架空了“专守防卫”原则。 联合演训活动实战化与协同性不断提升。战后长期以来,日本在“专守防卫”原则束缚下,联合演训活动主要限于与美国共同进行的本土防御与灾害救援。2015年“安保法案”通过后,自卫队在“积极和平主义”旗帜下开始大幅拓展演训对象,逐步与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北约等开展双边或多边演习。演习内容也从人道援助、灾害救援等非战斗性课目逐步延展至两栖登陆、夺岛作战、空海对抗等实战性课目。 在“护身军刀2023”演习中,日本自卫队首次在澳大利亚试射12式反舰导弹,展示进攻力量,提升协同作战水平;2025年,日本首次正式参与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派出护卫舰与美菲部队共同开展演训,内容涵盖两栖作战、情报协同与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借此提升与相关国家军队的战术协同能力。 日本渐进式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后离不开美国的默许纵容。美国将日本视为推行所谓“印太战略”的“马前卒”,不断支持日本进行军事松绑。新版安保“三文件”升级日美军事同盟关系,从原先“日守美攻”切换为“齐攻齐守”模式。日本则借美国在亚太拓展霸权之机,加速扩张军备,抓紧向“正常国家”和“军事大国”迈进。 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邻国带来深重灾难,日本非但不认真反省,反而表现出扩张武备的危险态势,不仅大幅增加防卫预算,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还拼凑军事“小圈子”搞阵营对抗,甚至不时冒出修改“无核三原则”的杂音。这些行径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给亚太地区和平安宁带来重大挑战。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