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利率环境下如何配置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自2024年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从9月27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这对习惯于存款理财的投资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收益降低。其实,从2023年以来,银行已多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面对这一情况,居民财富增值保值将面临更多挑战。投资者该如何打理自己的钱袋子?

下调趋势延续

近日,多家国有大行密集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调至1.45%、1.75%、1.8%。这是今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的新一轮集中调整,此轮利率调整以存款挂牌利率为重点,中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表示,此轮利率调整呈现国有大行率先调降、其他银行跟进下调的特征。国有大行方面,活期存款下调5个基点;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以及存本取息等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股份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普遍与国有大行相同,最高降幅为20个基点。

总体而言,此轮利率调整覆盖了银行各类存款品种,中长期限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更大,具有非对称调降特点,大部分股份行调整后的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业内人士表示,此轮调整后,预计其他中小银行也将适时跟进调整。

此轮利率调整推动因素是什么?专家表示,这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作出的主动调整。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仍然明显,存款成本较强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负债端成本压力,影响了息差水平。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低位。不断压缩的净息差空间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挑战,推动商业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寓改革于调控,在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明确主要政策利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优化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赋予存款利率调整“随行就市”的市场化特征。此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是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5轮集中调降,也是商业银行顺应存款利率定价改革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改革要求的表现,推动存款利率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

连锁反应显现

近期,央行推出降息“组合拳”,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此举有助于提振市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多家商业银行基于近期央行降息情况和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银行的负债成本,缓解当前银行净息差的压力,维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表示,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总体偏弱、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取向、维护净息差保持基本稳定等背景下,存款利率总体易降难升,更多中小银行或将加入存款利率下调的大军。

本轮利率下调中,多家银行对活期存款以及多期限类型的定期存款利率均有调整,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银行净息差压力仍存,叠加监管禁止手工补息,多家银行对利率相对较高的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存款类产品进行了购买额度的限制,部分产品出现了停售的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协定存款利率也受到了严格限制。

多种因素助推下,“存款搬家”现象逐步显现。李佩珈表示,当前,个别中小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仍有“3”字头产品。但考虑到便捷性、稳定性等因素,这部分存款转移规模并不会太大。与此同时,部分存款也可能向理财市场分流。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低风险现金管理类产品、固收类理财、公募基金等产品的超额收益优势凸显,且产品货架选择丰富。

刘思佳表示,从近期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规模结构变动来看,部分流动性较好、收益表现较稳健的中低风险资管产品获得关注:银行理财方面,现金管理类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二季度规模提升相对较明显,仅在季末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有所回落,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和部分短期限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受到市场关注,其收益表现整体相对较稳健,并且对比存款类产品具有一定收益优势,部分每日开放型和最短持有期型产品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灵活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获得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公募基金方面,近期货币基金和开放式债券型基金规模有所提升,同样反映出当下投资者追求稳健收益与流动性偏好增强的投资特征。

行业迎来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资管行业充满挑战与变革,资管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李佩珈表示,一是银行理财规模有所修复。在经历2022年的“破净”烦恼之后,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但今年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全国共有23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同比增加12.55%,较年初增加6.43%。随着更多银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调大军,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将继续增长。这主要与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银行理财投资相对更具有性价比有关。二是公募基金逆市增长,继续取代银行理财成为资管行业头把交椅。近年来权益市场较为低迷,公募基金资管规模却屡屡实现逆势增长,在2023年超过银行理财规模成为行业龙头。今年,这一趋势延续。6月末,公募基金资管规模达到31万亿元,无论是增速还是绝对规模继续超过银行理财产品。

从投资者角度看,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科学的资产配置是核心。在确认理财机构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要了解不同理财产品的特性、风险和投资期限等。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认为,资产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市场动态和个人资金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如果投资者预计在两三年内需要使用资金,那么应选择更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同时,应做好风险评估与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度的投资。此外,应进行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风险,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目前,市场上关于基金业绩表现等相关数据的展示渠道很多,但很少将风险和收益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展示。袁雨来表示,在产品筛选方面,理财机构应持续扩大平台资产品类及数量,保证足够丰富的资产供应;通过客观展示历史风险收益表现,帮助投资者选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理财产品。

刘思佳建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理财偏好与配置需求,结合市场趋势,对存款类产品和各类型资管产品进行组合配置,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提升组合收益弹性,充分理解理财和存款的区别,理性应对存款类产品利率下滑。

展望后市,国内有效需求提升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关注点,后期央行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基调,存款利率仍存在下行空间。

Tags:低利率 利率 环境 如何 配置 资产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