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历史是血脉的传承,更是未来的基石。从1887年到2017年,从昔日边陲小关到现代化大关,拱北海关迄今已走过整整130个年头。 130年流光一逝,沧桑巨变;13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在纪念建关130周年之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拱北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赵民深情回首百年雄关发展长路,他表示,要铭记岁月峥嵘,传承铁血风骨,践行使命担当,为加速建成幸福和美的现代化一流海关汇聚起磅礴的奋进力量。 雄关漫道 百年沧桑 130年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潮起潮落,历尽艰辛。 受“洋关”统治遭艰难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与澳葡当局谈判,在澳门设立“拱北关”,1887年4月2日,洋税务司匈牙利人法来格到拱北接管马骝洲、前山2个税厂(相当于目前的隶属海关)及3个从属的缉私卡,此即拱北海关的前身。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拱北关命运多舛,受尽屈辱,撤关复关频仍,关址漂泊不定,折射出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的种种屈辱。 升“五星红旗”翻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中国海关的历史终于翻开了崭新一页。1949年11月,解放军石岐军管会接管拱北关,从此结束了62年来一直由洋税务司统治的历史。1950年1月,拱北关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海关”,拱北海关迎来新生…… 乘“改革东风”当好排头兵。1978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拱北海关担当起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桥头堡。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第一家中外合资旅游企业中山温泉宾馆、第一本加工贸易手册等均诞生在这里。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拱北海关作为连接纽带开启了粤澳区域合作的新时代,同时继续书写特区骄傲: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全国海关首创的加工贸易流程再造改革、横琴自贸区成立挂牌、三个口岸同时实行延时通关…… 壮“身躯胆略”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拱北海关在全面履行把关服务职责的同时,也见证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改革开放前,关区仅有1个国家一类口岸,现在发展到9个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业务量迅猛增长,1978年,拱北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近60万人次、运输工具11万辆次、货运量46万吨、征税620万元、查获走私案值5万余元;2016年,这些数据分别增长到1.3亿人次、403万辆次、13827万吨、125亿元、23亿元,主要数据百倍千倍增长。其中,拱北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数量长期居全国海关第二,查获案件数量、案值和罚没收入也位居前列。 建关130年的岁月沉淀,改革开放30多年的筚路蓝缕,珠海已经由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拱北海关已经从一个边陲小关发展为一个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关。 来源: 南方新闻客户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