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彭山4月7日电 (刘忠俊 刘美岑 王鹏)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7日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举行,来自国内的18位历史学者,围绕“张献忠沉银遗址重要意义和价值”、“沉银考古发掘价值意义”等话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 “有关明清之际的历史,过去的文献矛盾很多,很多说法都不一致。现在我们出土了文物,以实物为准,这是我们研究历史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表示,如果原来文献记载不准确,我们要通过出水文物去修改文献记载,实物比文献更重要。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 “传说是不是历史大家一直在争论,那么‘江口沉银’发现以后,说明有些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的东西,它并不是没有历史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告诉记者,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将揭开多个历史谜团。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张献忠“江口沉银”原因、屠川真相、藩王制度研究、明清国家财政转型等,成为了与会专家热议话题。 2010年以来,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江口河段就不断有银锭、金封册等文物出水,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已出水文物上万余件。 ![]() “几十年间对于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研究是沉寂的,而此次发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空白。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一是丰富了对张献忠史事本身的研究;二是沉银上的文字对明清国家财政转型有辅助作用;三是对于历来比较薄弱的藩王的研究会有帮助。”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表示,“江口沉银”对张献忠农民起义的研究有推动作用。 ![]() 此外,与明末张献忠同名的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献忠,也受邀参加了座谈会,其撰写的《“张献忠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引起关注。他认为,明末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但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甚至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张献忠。同时,张献忠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江口沉银遗址首期发掘工作即将结束,届时将会有更新、更精彩、更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完)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