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1省份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三指标大比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0期)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一时间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衡量经济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GDP这个重要指标。尽管它在中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 2016年,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这一年有东北传统老工业区的艰难转身,有中部资源大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深入探索,有东部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增速减缓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西部快速发展的持续崛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统计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总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标,看看到底谁的实力强?谁的潜力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6年,GDP“万亿俱乐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GDP总量:25省份进入万亿俱乐部,中部3省份位居前十 31个省份公布的2016年GDP总量,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格局。 广东依然不负众望,再次拔得头筹。这已经是广东省连续28年稳坐GDP总量头把交椅了。 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以76086.2亿元紧随其后,山东以67008.2亿元排名第三。应该说,东部这三大沿海省份继续稳坐“6万亿俱乐部”。 对比2015年,经济总量排位前六名位次未发生变化,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但是却出现了“4万亿俱乐部”“3万亿俱乐部”扩编、“2万亿俱乐部”缩编的变化。 首次进入“4万亿俱乐部”的是河南。随着河南GDP达到4万亿量级,“4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了5个。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有湖北、河北、湖南三个省份,至此,“3万亿俱乐部”的省份增加到了4个。有增就会有减,相应地,“2万亿俱乐部”出现缩编现象,从2015年的8个缩小到5个。而“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数量与2015年持平,均为25个。 再看2016年GDP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其中中部省份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个跟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有变化的是,湖北经济总量超过河北,成为第七经济大省,河北滑落到了第八位。此外,福建、上海、北京、安徽等地2016年经济总量排名第十到第十三位,分别比2015年上升一位。而东北老工业区的辽宁,经济总量下降比较明显,比2015年降低了四位,目前排名第14位。 河南的表现比较亮眼,2016年首次迈入4万亿门槛,成为“4万亿俱乐部”的新贵,而且跟往年一样稳坐第五的席位,大有“任凭风雨吹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如此自信,河南凭的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语道破:“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河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尤其是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构建以后,原来东部省份拥有的基础设施优势,河南现在也有了。此外,当地政府比较注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大力稳定工业增长,坚决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使得河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较明显,原材料工业、制造业、重化工业发展得都比较快,河南又有人力资本优势,因此,经济素质整体得到了提升。” GDP增速:重庆居首,辽宁成唯一负增长省份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GDP增长6.7%。《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在31个省份中,27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而在2015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有24个。这当然值得高兴。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GDP总量排名靠前的省份,增速排名并不靠前,相反却有些靠后,比如,广东、山东两省GDP总量位居前三,可是从GDP增速排名来看,广东排位第20,山东排位第16,且二者的GDP增速也不是很高,分别为7.5%、7.6%,远不及贵州、西藏等西部地区省份的增速。 不仅如此,2016年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表现比较出彩。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是:重庆、贵州、西藏、江西、天津、安徽、云南、福建、河南、湖北。其中,东部省份2个,中部省份4个,西部省份4个。显然,排名前三位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其中,重庆GDP增速为10.7%,拔得头筹;其次是贵州10.05%,排名第二;西藏GDP增速为10%,排名第三。 不仅西部,中部省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江西9%,排名第四;安徽8.7%,排名第六;河南8.1%,排名第九;湖北8.1%,排名第十。 中西部之所以表现抢眼,应该说,经过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我国的区域格局已经发生了积极的重大变化。这个判断得到张世贤的认同,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而且得到国家扶持,这些因素都会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中西部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都快于东部。相应地,我国东部省份多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速必然会有所调整。” 但是,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西部省份增速较东部快,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东部地区过去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今后很难再在高水平上保持以前的高速度了,可以说,东部地区碰到了收入水平提高后增长速度降低的严重问题,已经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而西部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弱,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GDP增速比较靠后的有辽宁、山西、黑龙江、北京、上海。辽宁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2.5%,也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排名倒数第一。而在2015年,辽宁的GDP增速为3%,一年时间下滑了5.5%。辽宁省GDP增速为负,主要是对此前虚假经济数据 “挤水分”的结果。1月17日,辽宁省长陈求发公开表示,辽宁省2011年至2014年间的经济数据存在“注水”。 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辽宁的经济显现出了筑底企稳的特征,从工业用电量来看,辽宁省工业用电量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后,在2016年8月、9月开始企稳回升,据此,很多人预测辽宁有可能在2016年GDP增幅实现正增长。 但是,辽宁的实际增速却出人意料。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增速为何出现下滑? 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应该是辽宁过去存在的靠政府大量投资造成的后续问题,致使投资产能过剩。“这种靠国家投资重工业的增长,没有回报,因此这种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辽宁要彻底摆脱依赖国家财政投资的增长模式。” 人均GDP:12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人均GDP,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或该地区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计算得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年末中国总人口138271万人。按此计算,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53817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对31个省份2016年人均GDP的统计发现,有12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占了8个席位。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大直辖市位列前三,人均GDP均超过了11万元。其中,天津的人均GDP高居榜首,达到了115613元。 从2006年开始,天津加足马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尤其在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天津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之势,2008年和2009年GDP增速均为16.5%,名列全国第二;从2010年后取代内蒙古,连续4年增速领跑全国。自2014年开始,天津的GDP增速开始有所回落,为10%,仅次于重庆、西藏、贵州,排名全国第四;2015年为9.3%,也是仅次于重庆、西藏、贵州,排名全国第四。 经济的高速增长仅是一个方面,在张世贤看来,天津人均GDP高的原因还在于天津的人口数量少,工业基础雄厚,加上对外合资合作获得的技术优势,以及近年来天津港口工业、重化工业发展得比较快,直接导致了天津的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北京以人均GDP 114690元位居第二,仅比天津少了923元。上海也同样超过了11万元大关,达到了113731元。 除了天津、北京、上海这三大直辖市超过了10万元,其他省份的人均GDP都在10万元以下。三大直辖市之后,下一个叩响10万元大关的省份会是谁? 从排名来看,江苏最为接近。2016年江苏人均GDP达到了95394元,排名第四。不出意外,2017年江苏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10万元。 在张世贤看来,江苏人均GDP达到10万元是早晚的事。“江苏近年来产业升级非常快,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本身的升级,相互之间融合得比较好,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这样就可以理解人均GDP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了。” 很多人并不理解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实,人均GDP并不等同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一些人均GDP很高的地方,其人均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比如,天津的人均GDP高居榜首,但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074元,与上海、北京存在1万元左右的差距,甚至跟农业人口占比不小的浙江(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29元)也有4455元的差距,排在浙江之后,仅位居全国第四。 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差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剔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和各项税收之后的收入,而GDP产值主要靠投资拉动,此外还受消费和出口因素影响,因此,计算出来的人均GDP某种程度上说跟老百姓关系并不是很大。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比较准确反映老百姓的现实收入差距。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