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马尼拉7月26日电 记者手记|马尼拉暴雨下的所见所思

新华社记者聂晓阳

7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已进入雨季。

“对不起,今天可能无法去上班了,家门口又发大水了,水已经漫到膝盖了。”早上8点,我刚在办公室坐定,就接到同事的电话,言语中透着无奈。

25日,受热带气旋与增强西南季风叠加影响,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等多地连续5天因强降雨停工停课,街道大面积被淹、交通瘫痪,数十条河流暴涨。菲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26日通报说,已有30人遇难,另有7人失踪,约530万人受灾。

这场灾难并不突然。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台风带,平均每年遭受20场台风或热带风暴侵袭。几乎每到雨季,马尼拉都会上演相似的“季节性水患”。“洪水泛滥”“城市瘫痪”“紧急疏散”仿佛已成为这座城市年复一年的阵痛。

在马尼拉市区一条主街上,我试着淌水前行,有的地方水已没过大腿。褐色雨水中漂浮着塑料袋、泡沫饭盒和断裂树枝,街道几乎看不出原貌。几个孩子在水中赤身嬉戏,他们早已习惯将“雨季”当作不用去学校的“游戏季”。

远处的低洼棚户区,无数家庭正匆忙打包逃离,寻找临时庇护所。

在这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许多地区的排水管网老旧,涵洞和沟渠常年淤塞,加上大量违章建筑沿水道而建,一场大雨就可能让整座城市陷入瘫痪。

早在2021年菲律宾审计署就指出,马尼拉都会发展署防洪项目预算使用率偏低,多个排水泵站维修滞后、工程进展缓慢。本地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刊发社论,批评城市建设“雷声大雨点小”。“每年都淹,每年都喊治水”已成为民众苦笑中的无奈。

事实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并非菲律宾独有,而是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在财政受限、人口快速增长与气候变迁等多重挑战中,平衡发展、韧性与公平。

这让我想起在瑞士日内瓦常驻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发展是最大的人权”。这句话常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被一些西方国家人士质疑,甚至被讥讽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如今,在马尼拉的洪水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7月28日发表国情咨文。据总统府透露,应对气候危机将成为讲话重点之一。

但在我的邻居、年近50的菲律宾建筑工程师马克·雷耶斯看来,马尼拉“有雨即灾”不能仅仅归因于气候,其背后涉及更深层的政治决心与长期规划问题,“我们更关心的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的言辞,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Tags:记者 手记 马尼拉 暴雨 下的 所见 所思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记者手记|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传出的那些“声音”……
  • ·外媒观察|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下的“中欧峰会”:相互尊重,不因分歧影响合作大局
  • ·记者手记|“是破译者、是桥梁、是砖瓦”——感受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的合作力量
  • ·记者手记|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传出的那些“声音”……
  • ·记者手记|关税不确定性让美国纺织服装业“压力山大”
  • ·外交部发言人就柬泰边境冲突答记者问
  • ·外交部发言人就柬泰边境冲突答记者问
  • ·搭建民间交流常态化平台 提供开放合作制度性保障(记者札记)
  • ·网络打赏为啥“上头”?如何避免打赏行为失控?记者调查
  • ·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上游发生暴雨洪水 水利部门转移受威胁群众4700余人
  • ·因交流而多彩 因创新而致远(记者札记)
  • ·以语言为媒??以教育为桥(记者札记)
  • ·菲律宾多地暴雨成灾 已致6人死亡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答记者问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答记者问
  • ·水利部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积极应对冀晋蒙陕等地暴雨洪水
  • ·中东战地手记丨在自己的土地上感到恐惧、不安和愤怒——约旦河西岸见闻
  • ·记者手记丨一家百年日企的中国新旅程
  • ·记者手记|美国花旗参农的关税烦恼
  • ·中东战地手记丨在自己的土地上感到恐惧、不安和愤怒——约旦河西岸见闻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