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低空经济“蓄势待发” 4月7日,为保障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空管委印发专项措施,重点围绕健全低空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服务质效、夯实基础支撑能力、强化依法管空用空等方面,向全国空管系统部署加强低空空管工作。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空管委此次部署工作,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体系化建设阶段。“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旨在解决长期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此次加强低空空管工作,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通过灵活的空域管理模式(如动态释放、分类划设),推动空域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通航应用提供更多空间。 目标万亿元级规模 低空经济近年来备受关注,去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为行业发展锚定了清晰目标。 各地政府也纷纷行动,立足本地特色,从资金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等角度,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比如,合肥出台《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围绕引进企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全力打造“低空之城”。 中央空管委此次部署“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的举措,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转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以往改革,此次突破在于强调“一体化低空空管体系”和动态平衡的空域供给机制,通过统筹多方管理主体职责和基础设施覆盖,有望缓解空域使用审批难、协调效率低等痛点。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低空经济发展而言,健全低空管理体系和优化空域资源配置,一是明确了发展框架与规范,使低空经济发展有章可循,减少混乱和不确定性;二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分配空域,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低空经济领域。” 上市公司积极抢滩 随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低空经济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多家公司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空管系统、无人机物流、eVTOL、低空旅游等细分领域,抢占万亿元级市场先机。 在无人机领域,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创新”)作为全球无人机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影视航拍、地理测绘、农业植保等领域,目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eVTOL等新兴领域。此外,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农业无人机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全国多地开展植保作业服务。 通航运营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业务。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航空医疗救援领域,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救援网络,在紧急医疗转运、灾害救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机场地面设备,并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器维修服务,覆盖全产业链。 空管技术企业同样动作频频。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空管软件、空管自动化系统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为多个机场提供空管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无人机保险服务,覆盖运营风险与第三者责任。公司与大疆创新合作开发无人机保险套餐,2025年保费规模预计突破5亿元;幸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则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业务,开通多条低空旅游航线;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空中剧场”,结合无人机灯光秀创新文旅体验,为传统文旅业务注入科技活力。公司获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建设低空文旅试点项目,预计2026年落地杭州、三亚。 政策提及的“低空经济新场景”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eVTOL领域,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亿航智能(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研发相关产品。物流无人机方面,顺丰、京东等企业加大投入,其中,顺丰的大型物流无人机已在部分地区开展快递配送试点。 董晓宇表示:“随着低空经济市场的逐步成熟,上市公司的布局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3年至5年,提供城市空中通勤的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观光旅游及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可能会率先规模化商用。” 监管措施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低空飞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近日,据中央空管办(中央空管委办事机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飞行需求,空管系统正面临严峻挑战。空域管理碎片化、基础设施不足、安全监管滞后等问题仍制约其规模化发展。 “在关键技术方面,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交通管理,以及先进雷达监测、通信导航等技术是应对关键,可优化低空交通布局与精准管控。”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卢鼎亮认为,在构建“一体化低空空管体系”方面,应当加强军地民协同,通过设立省级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统一归口管理空域分配。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打通军民航飞行管理、气象等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航图和技术标准;通过空管数据中台建设,提升军民航数据交换效率,降低空域冲突率。另外,还应当加强地方试点与全国统筹,在试点城市探索空域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后逐步推广。 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核心问题上,吴婉莹表示,无人机和通航飞机分类分级管理势在必行。轻型无人机可采用较为简便的监管方式,而大型通航飞机则需严格监管。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远程ID等技术能实时获取飞行器位置、状态等信息,有效提升监管效率,让监管部门对低空飞行活动“看得见、管得住”。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