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第三年。从连续两届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到有幸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提出的提案大多是围绕自己熟悉的生物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

来北京前几天,我还在加紧开展有关基层“新医科”建设的调研。这场调研范围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大学课堂,受访人员既有基层医护人员、老百姓,也包括未来即将走上医护岗位的学子。我发现,老百姓对于全科医生、智慧医疗以及疾病和健康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基层还缺少很多综合性、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深化“新医科”建设恰逢其时。

基层的呼声、学生的需求和老师的思考,映射出基层医疗体系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我看来,高校人才培养要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一方面培养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医工融合、医文融合的人才。

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井喷式爆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成为全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传感等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医疗健康实际问题。截至2024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高校有76所,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月5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报告提到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还提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对此,我深表赞同。这是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体现,为深化“新医科”建设,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智慧医疗生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挑战指明了重要路径。

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撬动“新医科”建设的关键支点,更是破解基层医疗困境的一把“金钥匙”。为此,我认为,教育部可拨付专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智能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设置《医学人工智能基础》《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诊疗技术》等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智慧医疗健康领域复合型人才。(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记者 王禹涵整理)

Tags:委员 深化 医科 建设 恰逢 其时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十四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杨小伟接受审查调查
  • ·广东海洋大学助力“蓝色粮仓”建设
  • ·特稿丨牢不可破的“铁杆”友情——习近平深化中柬友好的故事
  • ·擘画新时代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
  • ·期待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国际论坛)
  • ·共同擘画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和音)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访问蒙古国
  •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 推动收费公路发展
  •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开展重点整治
  • ·健康中国如何迈向“优质均衡”新阶段?——聚焦2025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
  • ·中企在尼泊尔投资建设的水电站投入运营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率团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各国议会联盟第150届大会
  • ·“推动拉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得到新发展”
  • ·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 中国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深化合作
  • ·美国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被解雇民主党成员起诉特朗普
  • ·中国为国际人道事务发挥积极建设作用(环球热点)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率团访问韩国
  • ·以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中越关系新的“高光时刻”(大使随笔)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