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慕尼黑2月16日电 (记者刘仲华、刘赫)2月16日,为期3天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落下帷幕。约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和各国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围绕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国际秩序及地区冲突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出席会议的多名中方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舆论焦点和中方立场接受记者采访。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认为,跟往年慕安会相比,今年美国与欧洲之间在价值观上产生分歧,欧洲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认知趋于冷静、理性。欧方已经意识到,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前进,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力量在上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许多欧方专家学者主动找中方交流,共同探讨全球问题的解决之道”,肖茜说,当今世界更加变乱交织。中方一直主张,处理国际关系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大范围的共识,这是建设多极世界的重要基石。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说,慕安会是目前国际安全领域最重量级的国际多边平台之一。中国利用这样的平台向世界阐述中国对相关问题的主张和立场,非常有必要。中国主张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表示,中方在讲话中一如既往地摆事实讲道理,强调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在乌克兰政策上乐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一位欧洲欧盟高官称,中国在发出和平的声音,这在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刻非常必要,希望中国坚持。当前,世界格局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国非常期待着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大国作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在全球治理、共同发展以及应对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上的作用,并且对与中国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抱有更高期望。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表示,中国主张、中国立场得到众多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包括欧洲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中国是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合作力量、建设性力量,特别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现有的国际治理机制不足以有效应对。中国应更加积极作为,推动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表示,国家间分歧应以对话解决为前提,而不是强权政治与霸权政治,慕安会要“通过对话实现和平”,不能通过“强权实现和平”。这就要求各国之间要平等相待与遵守国际法制,而不是某些国家动辄以关税等对其他国家挥舞拳头。全球治理的目的在于实现各国共同利益,历史经验表明相关热点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本次会议关注如何实现冲突地区的“持久”和平,为此就要遵守“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当前无论是气候变化、地区冲突、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疫情等,都需要我们团结应对而不是阵营对抗。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