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2月5日电 题: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

  ——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

  中新社记者 陈悦

  今年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华人新村都会举办春节年景布置活动,气氛热烈,宛如“春节庙会”。今年的春节年景布置较往年更显繁华喜庆。

  马来西亚版的“春节庙会”起源为何,有何特色,为何得到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广泛参与?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很多城市都会布置春节年景,成为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一大特色。春节年景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林家豪: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马来西亚大部分华人都聚集在某些城镇和大部分新村,全马新村华人人口占比超过85%。也就是说,马来西亚华人相对聚居,分布比较集中。

  从前,华人新年采办年货,多集中在一些特定商业街道,如吉隆坡的茨厂街、苏丹街,马六甲的鸡场街等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逢春节将至,为了烘托节日气氛、聚集人气,鸡场街等商业街道逐渐注重布置春节年景,包括布设灯笼、张贴春联、燃放烟花、举办文艺演出、进行高桩舞狮表演等。民众也往往集中于此,买年货、逛集市、赏灯、看表演、猜灯谜,气氛宛如中国国内的庙会。

  今年大年初四举办的槟城庙会,范围遍及整个槟城的古迹区,包括年货售卖、过年习俗展示、戏曲表演、武术表演、高桩舞狮等,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

  近年来,除了华人聚居区的商业街道,春节年景布置进一步向马来西亚各主要商场延伸。每年元旦一过,春节年景就在各主要商场开始布设,以红色为主色调,张灯结彩,甚至搭设华人特色的亭台楼阁,以期吸引人流。可以说,对马来西亚主要商场而言,春节是和开斋节、圣诞节并列的三大节日装饰重心之一。此外,马来西亚很多新村由于面临年轻人外出谋生,新村人口逐渐老化的问题,也积极举办年景布置,希望发展新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版“春节庙会”有何特色?

  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经由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定居、发展。他们的春节年景布置,既继承了祖籍国、祖籍地的风俗,带着满满乡愁;也受到南洋“蕉风雨林”的浸染,别具独特风格。

  比如,春节前后,马来西亚很多商铺乃至华人家中都会装饰梅花盆景,有的新村甚至还会布置整条“梅花街”。其实,马来西亚四季皆夏,全年无冬,这些“梅花”有的是盆景,有的甚至是自外国进口的鲜花。梅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一树独先天下春”,是春回大地的先兆,和春节密切相关。对梅花布景的执着,正体现马来西亚春节布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持。

  再如“捞生”,这源自潮汕地区的日常饮食。当初,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定居新马之后,想念家乡的味道,不惜重金在年节之际从祖籍地进口鲩鱼(即草鱼),逐渐形成春节的应时食品。这就是“乡愁”和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结合之后的一大过年习俗。每到春节期间,家人朋友齐聚一团,将鱼片和水果、蔬菜切丝用大盘装好,再用筷子一起夹起,边夹边大喊“捞啊”“发啊”,热闹非常。

  新年歌也是马来西亚春节布景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前夕,马来西亚华人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在春节期间,于商场、商业街广泛播放。

  这一传统其实也源自中国。在民国时期,上海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如《恭喜恭喜》《大拜年》等经典新年歌至今仍在传唱。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延续下来。尤其是马来西亚本土华人音乐兴起后,由于新年歌受众广、销路好,不少中文音乐公司以此为突破口,为新人歌手和歌曲打开市场。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日益兴盛,令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每年创作大量新年歌的国家。

  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舞狮,也成为马来西亚过春节和春节年景上的一大盛况,很多商铺在春节期间竞相邀请舞狮上门进行采青表演,祈求未来一年好运。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马来西亚春节年景上的重头节目,多源自中国,但又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展现独特风貌。

  中新社记者:在马来西亚,春节文化受到各民族广泛接受和认同。在您看来,春节和春节年景活动为什么能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广泛参与?

  林家豪:首先,春节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家庭、讲究阖家团圆”的价值观,是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认同的。

  其次,春节文化和马来西亚春节年景活动是包容、开放的,马来西亚华人在自己的春节文化中引入了当地各民族的习俗,也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舌尖上的春节”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名为“粿加必”的年饼是马来西亚华人春节应节的美食,源自马来人和娘惹的日常饼食。它口味类似蛋卷,但加了椰丝,带有浓郁的椰香,在口味上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今年的槟城庙会上,不仅演出歌仔戏等中国传统戏曲,也上演马来戏曲和印度戏曲,吸引各民族民众来观看。

  春节文化的包容,也让它进入马来西亚其他民族民众的生活。比如,受华人春节文化的影响,马来人在过节时也有发青包的习惯。又如每年春节的“捞生”仪式,得到各民族积极参与,甚至很多咖啡馆、日料店在春节期间都会推出“捞生”套餐。再如,舞狮也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喜爱,如今马来西亚的舞狮队中,不仅仅有华人,更出现许多其他民族民众的身影。

  我相信,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马来西亚的春节年景活动和春节文化会愈加发扬光大。(完)

【编辑:付子豪】
Tags:东西 林家 马来 马来西亚 西亚 华人 春节 怎样 庙会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专访丨中马携手朝命运与共的未来大踏步前进——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
  • ·马来西亚榴莲用上中国扫描技术
  • ·“马来西亚和中国合作实现了双赢”
  • ·携手奋进 共创繁荣!中国马来西亚人文交流活动在吉隆坡举行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马来语版)在马来西亚主流媒体播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 ·习近平抵达吉隆坡,开始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 ·中国马来西亚人文交流活动在吉隆坡举行
  • ·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 ·金边街头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横幅欢迎习近平主席
  •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 ·“展望未来”吉隆坡对话在马来西亚举行
  • ·习近平圆满结束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 ·东西问丨吴光:王阳明良知心学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有何启示?
  • ·东西问丨匡贤明:“消博会”如何助力全球消费市场繁荣与发展?
  • ·东西问丨贵州肇兴侗寨鼓楼何以惊艳海外?
  • ·马来西亚榴莲用上中国扫描技术
  • ·人民日报和马来西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成果分享会举行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