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北方被称为小年,南方则错后一天,在二十四迎来小年。 南北方过小年,为什么时间不一致? 这源于我国古代“官三民四”的传统。无论哪天过小年,都有祈求来年幸福安康之意。 小年,也叫小岁、初岁、小新岁、交年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其明日,是谓‘小新岁’。”“其”指腊日,是举行腊祭的日子。小年就在腊日的第二天。 “年到年到,糕糖祭灶”“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等民谣里提到了“糖瓜”“祭灶”,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这一天,灶王爷会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由此决定一家人的祸福吉凶,于是人们就用糖瓜祭祀,意在让他汇报工作时多说“甜言蜜语”,保佑全家吉祥安康。 早期,腊日不固定,小年的日期便也不固定。宋代,小年固定在腊月二十四。到了清代,皇家祭灶仪式确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由此影响民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受影响虽然较小,但也出现“官三民四”的变化。 小年习俗一直在动态变化,并呈现出地域性差别。如今,北方多于二十三祭灶,南方多于二十四祭灶。祭灶过后,进入忙年阶段。“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人们除旧布新,满怀激情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3日 10 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