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以下简称“绿能分论坛”)携“绿能之都·海丝名城”阳江城市宣传片、《阳江绿能产业科技创新示范案例》亮相,向全球参会代表宣讲阳江绿色转型成果,展现中国绿色发展智慧。 几日后,绿能分论坛在阳江市海陵岛正式拉开帷幕。据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助理田原介绍,这是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以来首届聚焦绿能产业科技创新的分论坛,论坛发布的《阳江倡议》,呼吁各方汇聚智慧与力量,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阳江倡议》发布仪式。人民网 宁玉瑛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作为大湾区、北部湾与海南自贸港交汇点的阳江市,地理位置优越。如何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成为阳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风起阳江:优越位置赋能 抢占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2024年1月,阳江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能之都,建设海丝名城”,奋力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打造“绿能之都”,阳江为什么能? “阳江发挥风电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越、拥有稳定电源、消纳条件好、地处南海交通要冲等比较优势。”站在国际视角,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徐步这么回答。 约1.2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总长466.8公里的海岸线,使得阳江在海上风电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目前,阳江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约占全省50%、全国13.7%,在建装机容量8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 粤电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广东粤电供图 除了海上风电,阳江还积极构建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截至目前,阳江累计建成各类电源总装机容量2141.7万千瓦,约占全省10.7%,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597.4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74.6%,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到2030年,全市将建成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超2600万千瓦、实现碳减排超6120万吨,有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绿能分论坛开幕式上,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作推介时介绍。届时,阳江将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抢占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向“新”逐“绿”:院士领航人才汇聚,打造创新策源地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绿能分论坛期间,与会院士专家聚焦绿能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方向,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为绿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指出,卫星导航技术在绿色能源发展中确实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北斗系统可为风力发电提供时空位置赋能和时空信息数据赋能,成为风力发电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通过与通信、5G等技术结合,北斗可实现风力发电全链条的智能化,包括建设前期、中期及运维管理等方面。其次,北斗提供的高精准时间标准可改进现代能源的运输和运转方式,如输电、配电方式。” “广东超过一半的新能源风机叶片都集中在阳江,我们希望在阳江成立风电叶片回收实验室,深化对风电叶片回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在阳江转化与应用,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刘锦茂介绍,未来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会向小型化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与碳相关的材料成分。 绿能分论坛圆桌会议1:共建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生态圈。人民网 宁玉瑛摄 当前,阳江正大力打造绿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承接地。拥有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学院、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等科创平台,组织开展海上风电柔性海缆保护装置等绿能领域科研项目23项,成功产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等重大科技成果,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我认为,科技创新在城市的绿色转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瞻性。对于城市来说,谁走在前面,谁抢先一步,谁就迎来了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先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站长张小曳说。 据介绍,2023年,阳江研发投入和投入强度分别增长67.7%、62.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6.7%、18.5%。 链动未来:构建绿能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有了金点子,如何落地生花?还要丰沃产业链这个承接的土壤。近年来,阳江高标准规划建设了7.4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阳江国际风电城,同步构建“一港四中心”,初步建成了涵盖能源开发与储存、装备制造、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的绿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眺望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海风吹动叶轮,风电机组正源源不断向外输送清洁能源。目前,阳江已形成了从风电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阳江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方面,阳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广东省政府已批复同意阳江作为试点在省内开展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工作,并积极争取作为国家在广东的绿电直供、绿电认证等试点示范。目前,阳江已挂牌成立了绿能示范产业园,并引入了一批新型储能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 平台不断向好,大型企业也在积极发挥“链长”作用。“我们牵头开展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规划,全力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引进中国电建水电四局、蓝水集团在阳江投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阳江。投资开发的项目优先使用园区企业产品,累计采购当地设备及施工约260亿元。”中国三峡集团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新群介绍,公司还是阳江海上风电基金的主要投资方,累计投资金额9.9亿元,助力带动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支持化解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隐患。 本次绿能分论坛,2位院士团队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以及总投资578亿元的17个产业招商项目签约落地。与此同时,以“立足阳江、协同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绿能产业科创汇客厅”正式揭牌,旨在通过专业化、常态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绿能产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早见成果。 “阳江深入贯彻‘双碳’目标,主动‘融湾入圈’,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阳江特色新质生产力,为大湾区和全国产业绿色转型作出阳江贡献。”论坛开幕式上,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表示。 如今的阳江,绿色浪潮正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