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2月3日电 题:法中文博如何互补,携手开新?

  ——专访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

  作者 王利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法两国开始了联合考古项目。双方不仅在技术上相互借鉴,还在交流实践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为何离不开国际交流?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方面如何互补?博物馆如何发挥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对于世界理解青铜文明有何意义?为深入探讨这一议题,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国际交流对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有何重要性,它如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

  鲁斯·玛丽·慕索:每个国家对考古工作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规定也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将遗迹汇集起来传承给后代。

  我们通常从单一文化角度思考文化遗产修复,而国际交流深化了我们对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理解。例如,法国的一些经验表明,某些技术应用需要被批判性审视。

  通过经验交流,各国能跨越单一思维逻辑、采取综合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文物修复的协作互补,还能通过不同的技术应用实践识别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

2024年11月12日,四川·法国考古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中新社记者: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方面有哪些互补之处,如何携手更好发挥博物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鲁斯·玛丽·慕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法国的考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获取更多维度资料变得可能,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显示出其必要性。它可以超越肉眼观察范围,生成文物的数字孪生体,展示文物的年代、尺寸及时间推移的特征变化。

  如今,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需要进行数据化保护。然而在实践中,数字技术面临数据保存、资源互通和公众理解三大难题。例如,每个国家的数字技术都运用不同方法和技术,即使在法国本土范围内,不同参与者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的方式也可能非常不同。

  因此,在数据保存、资源互通和公众理解三方面的合作,将使法中两国在数据化保护上取得长足进步,并推动考古和博物馆工作开展。双方可以携手保护数据资源,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公众,使我们在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走得更远。

2024年11月12日,四川·法国考古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交流发言。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中新社记者:图像和视觉材料对公众理解和欣赏考古学有何作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对于世界理解青铜文明有何意义?法国和四川如何进一步携手推进考古交流与合作?

  鲁斯·玛丽·慕索:图像和视觉材料对文物诠释至关重要,这一文化符号如何被利用和解读意味着这一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并与全人类建立联系。

  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拥有约300万件古文物资源,建馆一百余年来不断在思考视觉材料的价值并深入挖掘它们的作用。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博物馆在展出时不断研究和诠释它们,包括呈现文物出土时的发掘环境,以及提取文物的图文生成新图像。

  四川和法国一样都拥有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对于青铜时代的研究非常重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欧亚大陆的视角和观点,而非局限于一个“欧洲中心论”的视角。

  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各种性质的视觉呈现,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文物的文化背景和发掘过程。在古代冶金以及青铜合成技术上,法国在许多方面也可向四川学习。

  为促进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与四川考古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学术交流是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之一,因为共享专业知识不仅与专业技术领域相关,更关键的是双方能就文化遗产建立共同视野。

  此外,由于国际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方式往往不同,公众宣传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这涉及旅游接待和文化接待等多方面。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具有推广意义的考古共同价值基础,共同探索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共通性,更好地迎接世界各地的观众。(完)

  受访者简介:

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古典考古学专家,围绕科学项目、文化和教育活动展开工作,积极推动博物馆发展,在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成就。特别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以及古代文明的互动与交流,多次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致力于深化两国在考古领域的合作。

【编辑:付子豪】
Tags:东西 玛丽 中文 如何 互补 携手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一天中容易长胖的四个时间点,如何合理饮食
  • ·(经济观察)中国经济一季度开局良好 未来如何“走稳走实”?
  • ·中国携手81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共同维护国际渔业秩序
  • ·聪明又灵巧,机器人如何做到
  • ·人民网携手上海普陀区联合打造828数据港平台
  • ·生态协同 中文域名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 ·“健康细胞”如何扎根基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一线实践观察
  • ·聪明又灵巧,机器人如何做到
  • ·专访丨中马携手朝命运与共的未来大踏步前进——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
  • ·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YES”项目送行仪式举行
  • ·携手奋进 共创繁荣!中国马来西亚人文交流活动在吉隆坡举行
  • ·通讯|“尽早学习中文是好事儿”——斐济学生庆祝“国际中文日”
  • ·相互理解 携手共进
  • ·“诗意中国·浪漫风华”中文日活动在联合国举行
  • ·命运与共好伙伴|中越携手为亚洲和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 ·中国给联合国带来公道正义的力量——2025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隆重开幕
  • ·命运与共好伙伴|携手谱写柬中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 ·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暨中越文化体验活动
  • ·巴西里约孔子学院与巴西和统会共同举办“国际中文日”庆祝活动
  • ·东西问丨吴光:王阳明良知心学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有何启示?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