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更多现代化农业机械投入到秋收一线,助力农民抢农时、赶进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寒露时节,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28万亩麦套花生迎来了成熟收获期。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在高标准农田里上演了一场丰收好戏。 在内黄县六村镇的花生种植基地,今年种植了160多亩花生的农户刘江涛指挥着收割机来回穿梭。“在农机的助力下,两三天内就能完成全部收获工作。”讲起农机的高效,刘江涛滔滔不绝,“与过去相比,机械化收割省时又省力。以前靠人工,现在靠‘铁牛’,劳动强度小了,效率却大幅提高,种地变得轻松多了。”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特聘技术员李金海介绍,秋收以来,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科学指导农户抢抓农时,现场协调大型机械,帮助农户提高收割精度,降低收获成本,确保大家的秋作物颗粒归仓。 这种改变是我国农机化装备稳扎稳打、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 农机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背后,是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全产业链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2025年和2030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以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目标预期,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智慧农机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耕地情况因地而异。这需要既有适合平原耕作的大型农机,又要有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化设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是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行动,组织了一批优势科研单位和农机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共同研发适宜丘陵坡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并逐步开始在丘陵山区推广应用,引领并推动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当前,农机适地化和改地适机好比一对‘孪生兄弟’,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丽认为,既要在适宜区域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使机具“能下地、可作业、有效率”,同时也要加快机具的研发步伐,为丘陵坡地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以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