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在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一栋银白色建筑庄严矗立。这便是我国刑事科学技术领域最具权威的检验鉴定机构、公安部直属的犯罪调查实验室——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在这里,作为近20年全国公安系统唯一的院士,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一级警监刘耀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矢志不渝铸就公安刑侦科技利剑。 主持参与完成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两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一枚枚奖章、一张张证书见证了他攻克无数疑难复杂案件检验鉴定难题的“拓荒”旅程,和在科学研究、检验鉴定和技术管理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 1963年,26岁的刘耀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他来到中国刑警学院的前身——公安部民警干校,在技术教研室毒物化验组工作,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学研究。 对自己参与化验的第一起案件,刘耀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桩杀妻案,一男子把砒霜放在药汤里,毒杀了自己的妻子。 开棺验尸时,行凶时间已过去了三四年,尸体已化为一摊肉泥,化验前需要将肉泥用盐酸和硫酸煮去除有机组织。初出茅庐的刘耀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得到了完整的化验结果。一个月后,他得知自己出具的化验结果对案件侦破起了关键作用。作案男子在证据面前,已承认自己下砒霜毒死了妻子,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激活了刘耀全身每个细胞,也使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将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如果说现场勘验是刑事侦查的看家本领,那么刑事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所搭建的检验平台则可以看作是侦破案件的一把利剑。 回忆1972年公安部一二六研究所刚刚恢复组建的情景时,刘耀饶有兴致地说,那时他负责组建所里的一个实验室,当时这个实验室只有他和一名女同志,两人蹬着三轮车,买试剂、买药品;接着又从展览会上买来简易仪器,初步搭起了实验室的架子。 岁月倥偬,如今的实验室早已“鸟枪换炮”,并发展成为拥有48名科技人员、技术设备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实验室,还成为联合国禁毒署在中国地区的禁毒培训基地,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与联合国禁毒署和我国国家禁毒委合作,成功举办了20期高级培训班,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中高级毒品检验技术人员350余名。 刘耀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法医学术交流,为确立中国法医毒物分析学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出席了第二届印度——太平洋法医和法庭科学会议,刘耀当选为理事,1989年,当选为核协会副理事长。1987年,美国泛美法庭科学会授予他“对中国及世界法庭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奖”。1991年,刘耀被世界毒物家学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中国区代表,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被选为该会会员。至此,刘耀正式成为“闯入”世界法庭科学界的中国刑事科学技术专家。 从事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研究工作50余年,刘耀从“零基础”对毒物分析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并将国外先进的毒物分析技术引进来。他在国内法医界首次提出“毒物分析质量控制”技术,建立起8组55种常见毒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逐步使我国法医毒物分析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场勘验洗冤泽物,物证鉴定去伪存真。 面对日新月异的公安刑侦技术发展,刘耀如今仍然坚持奋斗在刑事侦查科学技术的“铸剑”一线。他认为,最大的光荣就是用科学来守护公平正义,最大的欣慰就是每一份鉴定都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