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3名大学生办27份报纸

同学和专家一起翻阅27份报纸同学和专家一起翻阅27份报纸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报纸吗?”日前,西南大学53名新闻专业学生通过3个月办报经历,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仍然需要报纸。”

  数据新闻成亮点

  12月初,一长串彩色报纸整齐挂在西南大学校园内,这是新闻系2014级53名学生举办主题为“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一份报纸”的巡展。27份风格迥异的报纸连起来,近20米长,加粗标题,变换字符,色彩鲜明图片串连成纸的艺术。

  53名同学分成27个组,先合作办一份报纸,然后对报纸内容进行网络呈现,最后巡展、专家点评。“学生自定报名、选题,自采自编自排,自己设计网页,自任美编、主编。”授课老师刘丹凌教授介绍。

  27份报纸,名字五花八门,有的叫《关爱周报》《励报》,有的是《青年观察报》《电影导报》《图片报》《电竞周报》……总共110个版面、300多张图片,既有传统消息、图片新闻、深度调查报道、人物故事,也有网络选稿。

  《电竞周报》获特等奖。主编刘梦迪说:“我们团队喜欢电竞,所以,报纸围绕电竞展开。”《青年观察报》获得一等奖,头版选用灾难报道,有数据也有大量人文关怀描写。“灾难报道不只是冰冷数字,更应倾注人文关怀。”主编石丹兰说。

  人文关怀具优势

  同学们最强烈的感受是:“报纸看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非常难。”从最初一个想法,到成稿、最后的纸质品,再到网络产品,表面上看很容易。“其实,每一个字、每一个标题、每一个版都要花费很大心血。”石丹兰说,“我们很享受这次办报经历。”

  刘梦迪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通过办一份报纸,学会了选题、采访、内容编排和排版软件应用、网页设计。

  有同学认为,虽然目前新媒体很发达,获得信息很便捷,但是,报纸的报道深度、评论力度、话题广度,特别是人文关怀,和新媒体相比仍具优势。“现实关怀让人们需要一份报纸。”周瑞妍同学说。

  石丹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报纸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在互联网信息爆炸、难辨真假的时代,需要报纸还原事件真相。”

  互联网+时代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报纸何去何从?本次活动特别邀请3位专家——《光明日报》重庆站站长张国圣、《重庆晨报》原副总编辑何房子、重庆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节目部副主任郭佩军,现场一一点评,回答大家提问。

  张国圣点评:一部分报纸内容与报名不是很一致,特别是反映在一版上。“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报纸,如果同质化,只需要一份报纸就够了。”他提醒学生注重报纸多元化、差异化。

  何房子点评:有一点是很好的,绝大部分同学办的报纸都有数据新闻,说明同学们的新闻观跟上了时代潮流。

  郭佩军认为,在传媒生态激变的今天,业界与高校学子的对话特别重要。

  “互联网+时代,对培养学生提出了新要求。”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虞吉说。

  重庆晚报记者 刘涛 通讯员 李长鸿 曾艳 刘鑫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伟山

Tags:西南 南大 大学 学5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