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央行2021年第二次降准,上一次降准是在7月15日。本次降准的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2月6日,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教授接受了相关采访。

  董彦岭教授认为,这次降准目的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和基调没有改变。

  这次降准是“全面降准”,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较大利好。“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这次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农信社之外,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力度比较大。在各种金融手段中,降准的效果好。降息只对借款的人带来影响,而降准增加了市场资金量,对实体经济等利好

  这次降准是周期性的,影响会保持一段时间。“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降准是周期性的,带有阶段性特征,它虽然不是长期政策,但也不是短期性的——像公开市场的逆回购就是一次性的,这次降准和上次降准隔了4个月时间,其影响会保持一段时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一定持续性,正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

  降准之后,能够较好满足市场需求,对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积极影响。当前,整体的货币政策稳健。降准主要是为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降准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Tags:热点 百分 百分点 分点 怎么 怎么看 
作者:佚名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