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 “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 “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 “有空就去‘加班’吧, 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 近日,山东浪潮集团在办公区悬挂加班标语, 引发了网友的批评“浪潮”。 11月15日,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回应称, 将前往浪潮公司调查此事。 从梦想实现价值的个人, 到希望发展壮大的企业, 都离不开艰辛劳动和奋斗精神。 但崇尚奋斗不能“美化加班”。 大部分职场人希望能准点下班: 或陪伴家人,或健身娱乐, 再或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工作一天的疲惫。 特殊情况下遇到急活儿, 加班完成工作,大多数人能够理解。 但浪潮集团试图在办公区公开悬挂标语, 把加班标语当创意来晒, 把加班当成正常状态来宣传, 是畸形加班文化的缩影, 更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加班不一定真好, 但违法一定不好。 作为一个成立已久的大型企业, 应带头遵纪守法,成为业界榜样。 崇尚奋斗不能强制灌输加班文化。 如果确是工作临时需要, 加班也是一种奋斗和奉献。 可广大劳动者抵触的,往往不是加班本身, 而是畸形的“无效加班”“被动加班”。 比如,有些领导不喜欢员工比自己走得早, 觉得加班能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强行让员工陪着,认为这种加班就是奋斗, 还把是否加班当成绩效考核标准, 导致“形式主义加班”蔚然成风: 有些员工已经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完成了本职工作,无需加班, 但却无奈回不了家。 尽管没有工作状态, 也只能“装模作样”地表演。 现实中,一些企业非常崇尚加班文化, 为了压缩人力成本, 变相鼓励员工加班来分摊工作量。 一来二去,拒绝加班者不仅成为了异类, 而且还面临收入下降, 甚至被变相裁员的风险。 一些员工只能违心顺应企业文化牺牲休息时间, 用超长的工作时间兑现金钱补偿。 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模式, 不仅要有技术水平的现代化, 更要有“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 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 畸形的加班文化, 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 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曲解和背离。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靠员工加班维持是走不远的。 鼓励苦干,也要学会巧干。 与其将员工“按在”工位上耗着, 不如理顺内部流程,提高运转效率。 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更是奋斗。 今年8月,人社部与最高法曾对“996”工作制说不。 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对加班文化纠偏, 取消“大小周”,告别“996”, 同时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约束。 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 更文明和人性化地安排员工工作时间,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把“汗水经济”转变成“智慧驱动”。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