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向来受到尊敬,包涵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孝道和谦让。说到谦让让小编想起了小时候的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个时候觉得这孩子真懂事,家长也总是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谦让,但你知道历史上的孔融其实是个高傲、不孝的人,甚至于当年那个被让莉的小哥哥也因他断了性命。

孔融让梨背后的故事 孔融长大后是怎么死的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从小才思敏捷,善于应答。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去李膺家做客,报姓名时孔融说 “我是李君世交子弟。”主人一看这小孩子口气大大的,就问你一个小孩子和我有什么关系?孔融立即应答说,我家祖先仲尼和你家祖先李耳(老子)不正是世交吗?主人无言以对,这时候一个叫陈韪说了一句,“小时候伶俐的孩子,长大了未必出色(小时了了,长大未佳)”。

孔融立即反驳说,看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满座哄堂大笑,客人哑口无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小时候就让人下不来台的言辞,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吗?成年后的孔融的言谈和十岁的孔融如出一辙,别人就要暗暗记在心里了。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长大后成为东汉名士,文学家。在汉献帝即位后,任过北军中侯、北海相,太中大夫等。喜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由于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解放,孔融常常有出格的言论和行为。孔融虽然道德高尚,但也不乏狂放不羁的名士风流。但恰恰也是这种任性放荡的名士范儿,将孔融引向了死地。

在孔融得到了董卓的赏识后,命令他为白海相令。刚到北海的时候,就命令百姓全部必须出来迎接他,如果不出来迎接的,以谋反定罪。强征重税,弄得民不聊生,甚至还杀了征税不够的官员。这些与他小时候让梨的精神完全是相反的,为什么作为一个北海相,要去强征重税?因为当时孔融已经被权力所迷惑了,知道权利能够让他带来财富与势力。

在曹操打败董卓之后,孔融又在曹操手下当官。一次,曹操攻下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霸占了邺城原主人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妻。孔融于是对曹操说:“很好啊。这就好比周武王灭了纣王,便把纣王的妃子妲己赐给周公。”曹操愣了一下:“您说的这个故事出自哪本古书?”想不到孔融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从现在你们的做法看,可以推断古人也是这么做的。曹操大怒:这不是讽刺我们父子吗?于是便记恨孔融。最后找了一个叫路粹的无耻文人,给孔融捏造了一大堆罪状。

以孝行闻名天下的孔融未必是真孝,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父母的,尺度之大令人受不了。

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文言文大致的意思是:父亲对于孩子算什么呢?只是发泄情 欲后的产物罢了!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就像装着东西的瓶子(指母亲怀孕生子),现在东西从瓶子里出来啦,还要瓶子干什么!在讲究孝行的古代,这番话足够让所有古人惊呆了。

再来看看吃了梨的那个哥哥:

话说士大夫张俭,杀了大宦官候揽全家老幼之后,一径逃亡到了曲阜孔家,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刚刚9岁的小孔融,小孔融让张俭进去,收容了他。不久事发,官府来追究责任,说:虽然门是小孔融开的,可是他年纪小,不具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嗯,那个谁,他大哥孔褒,不是已经16岁了吗?他以前吃过小孔融让的大梨吧?那就这样好了,这件事就算在孔褒身上吧,融四岁,让哥梨,褒十六,还条命……于是莫名其妙的孔褒,就因为一只梨,被官府拖出去,砍了脑壳。

Tags:孔融 孔融让梨 背后 故事 长大 怎么 死的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