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匠人出靓活 探寻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颖/文 本报记者 张洲/图 农历丁酉年正月十五,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艺术大巡游在斗门井岸城区启幕。1600多位民间艺人和演员组成的表演阵容创下了历届参演人数之最。流畅华丽的展演在当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荧屏,这让深藏于斗门民间的艺术瑰宝再度被世人瞩目。万人空巷的背后,记者走访“操刀人”和参与者,了解他们经历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匠人打磨史”。 幕后排练 六旬大将累到腿抽筋 斗门是“中国曲艺之乡”,近50个曲艺社团散布于613平方公里土地上,还有和曲艺有着近亲关系的锣鼓柜、地色表演等非遗项目。对于一场已经有十多年举办历史的大巡游,曲艺始终是绕不开的“主菜”。如何把这道“主菜”烹调出创意,这场巡游幕后的“操刀人”——斗门区非遗保护中心沈俊校费了一番苦心。 在沈俊校的办公室,一沓厚厚的巡游戏曲方阵调度图画满了这种标记,细化到每一帧画面的变换,都需要清晰标注每一个演员的行走轨迹。戏曲方阵是本次巡游最具特色的部分。不仅参与演员包含了六七岁的总角少年,还有花甲古稀之年的老者。方阵中还将非遗项目“地色”和“锣鼓柜”融入曲艺之中。融入元素之多更令人称奇。借助连贯的场景设定,由南门小学粤剧传承基地的小学生扮演的丫鬟小生等“小将”拉开了方阵表演的序幕。而后大观园游园的场景,又将40名斗门民间曲艺骨干饰演的“老将”囊括其中。紧接着还要切换场景,用“八仙过海”的地色表演承接。沈俊校坦言,要把这些场景连贯起来串联好,足足把自己封闭了3天,后期还进行了调整。“感觉脑细胞已经烧干。”他说。 把场景编排好,仅仅是开了个头。从全区抽调的28位专业人才还必须熟悉把内容分解,向参与的每一个演员解释角色要求和调度路线。对于戏曲方阵而言,200多名演员的阵容,合成排练时就出现了小演员们怯场,老戏骨们弄错路线等问题。“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合成,直到所有人明确自己的戏份分工。原来的排练时间由一个上午延长到一整天。”沈俊校介绍,高强度的练习让不少年过六旬的“老将”吃不消,腿脚抽筋需要按摩后再继续上排练场。而他的办公室成了大家研讨室,半夜一点半还在忙着梳理动作。 黄荣亮老人家是戏曲方阵的一员,作为锣鼓柜展示的乐手。他见证了演员们的排练过程。“角色持枪对打要练习很多轮才能熟悉,虽然很辛苦,但是都是累了休息一下又继续了,都不想拖后腿。”黄荣亮回忆起排练的时光向记者表示,即使累但大家都觉得把最有特色的文化展现给大家很有意义,都坚持下来。沈俊校感叹,最让他感动的都是民间老艺人们,凭着一腔热情,即使再苦再累也都坚持下来,还要跟着年轻人吃盒饭,执着的精神非常让后辈们敬佩。“孩子们也很不易,才10度上下的天气,袖口脸颊都满是汗水。” 六赴顺德 匠心打磨虾山舞虾 在大巡游的队伍里,身着红黄相间服饰的表演者手举或黄或绿或红的虾灯鱼灯,这充满喜庆的场景是今年大巡游新增的特色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虾舞其实是白蕉镇虾山村的一项民俗活动,今年的大巡游也把其代表性元素鱼灯虾灯融入到水乡印象方阵中,作为对民俗活化保护的一部分。 虾山舞虾,这个民俗的活化保护还有一段故事。虾山村是客家村,临近黄杨河上游的螺洲溪。周边良田万顷,水道纵横。水乡的宁静孕育了根治于周边环境的独特民俗——虾舞。每逢喜庆年节,村民都要舞动巨大的虾形道具,增添喜气。这项民俗原本深藏于虾山,由于各种原因,甚至已有多年失去了传承发扬。前几年,虾山村村委会制作了新的虾舞道具,才让这一民俗再次重见天日。一个虾形道具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舞动,一人举着虾头一人举着虾尾,在广场上来回跳跃舞动。虾的造型来源于河虾,灰绿的虾身,虾须虾眼俱全,憨态可掬。然而这一民俗的成套舞蹈动作已经鲜有人系统掌握。 为了将这一民俗重新保护发扬,沈俊校等一批文化工作者根据虾山村现有的民俗形式,将它进行加工完善,让水乡的民俗不再被遗忘而湮灭。“原始的虾舞道具很沉,实际表演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为了能让虾舞重新焕发神采,让这一少为人知的民俗走进大家视野。从去年的下半年,沈俊校就一直在琢磨虾灯鱼灯的设计,力求让道具更具美感和可操作性,又能符合虾山原有的民俗形式。最后的成果从物色材料到形态的设计,都融进了斗门文化保育工作者大量的心血。 为了能让鱼灯虾灯在形态上具有美感,精益求精的沈俊校通过多方关系联系上了顺德的手工艺人潘培森。年已七旬的潘师傅也是个执着实在的人。沈俊校和斗门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六赴顺德老师傅家中,从神态到材质,不断沟通,潘师傅也不厌烦,反倒被他们的执着认真打动,将43盏形态完全不同的鱼灯虾灯如期交付给斗门的文化保育工作者。“实话说,我们也是被老师傅感动了。43盏无一相同,最大有两米五长,从裁剪搭骨架到描摹上色都是纯手工制作,细腻锝让我们眼前一亮,完美诠释工匠精神。” 寄望明年 听取意见早谋划 “实话说,一道菜要做十三种风味并不是一件易事,何况每一年大家的要求都在提高。”斗门区第十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早已精彩谢幕。作为这场活动的“操刀人”,沈俊校并不能就此闲下来。他坦言自己需要吸收更多的养分,才能让大家在明年看到惊喜。 “以后不管是经费投入还是方案制订,一定要早谋划。”刚刚完成了今年巡游总策划的工作,沈俊校已经着手下一年的巡游准备。“先是从放低身段听取意见开始,马上我们就要组织普通市民、文化专家等开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沈俊校坦言,自己非常希望能有外地的专家能用全新的理念注入到这项品牌巡游活动中,不断给观众创造惊喜和期待。 谈及明年有何打算,沈俊校表示,很希望在飘色板块能有大的突破呈现给观众,准备工作可能会在这个板块着力更多。“今年飘色方阵也有很多亮点,比如规模达到史上最大等等。而且可能观众不知道,因为传统飘色表演的需要,扮演‘色芯’的孩子们都是从乾务镇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孩子。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把这一历史悠久的非遗项目用大家觉得眼前一亮又精致传统的形式去呈现,不管是参演者还是幕后工作者都付出很多心力。” 除此以外,沈俊校也希望明年巡游中外地的参演方阵能带给观众新感觉。而更多的惊喜也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从财力到人力,天时地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来源: 珠海特区报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