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使命,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如何做好产业文章,让“百千万工程”可感可及,让群众得到实惠?人民网广东频道采访了阳东区委书记李坤。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委书记李坤。邱定摄 抓好“四大攻坚”推动“四大突破” 人民网广东频道: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阳东区将如何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李坤:阳东区对做好今年“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行动方案,部署六大方面、188项重点任务,明确38项具体目标指标,举全区之力抓好“四大攻坚”推动“四大突破”,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一是狠抓产业发展攻坚,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围绕构建“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刀剪产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力推进帆石200万kw和三山岛300万kw海上风电、绿色智算中心、东平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构建“一港六园一基地”现代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低空经济、绿色智算、核素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旧动能焕新升级。 开阳高速阳东工业园鸟瞰图。成伯伟摄 围绕做优建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集中力量打造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全力实施13个年度投资6.7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围绕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组建区投资促进中心,建强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紧贴阳东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150亿元以上。 二是狠抓镇村建设攻坚,推动城乡融合取得新突破。突出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建设城区智慧停车等基础设施,持续做旺城区“四大商圈”,进一步提升东平等9个典型镇和平地等40条典型村建设,对全区157条行政村分4类开展滚动培育,引领带动镇村建设整体提升。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探索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启动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升国道G325线阳东段等9条风貌带品质,加快打造西海岸滨海风光示范区(阳东段),着力塑造彰显阳东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 三是狠抓深化改革攻坚,推动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打好“县域经济发展五大要素保障机制”“乡村振兴发展五化联动机制”等“5+5”集成式改革组合拳,全力推进国资国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改革事项,探索集体留用地过渡性开发,加快组建与社会资本合作的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总结推广“土地信用中心”等富农强村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阳东特色的改革品牌。 四是狠抓力量凝聚攻坚,推动提升落实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区领导“挂镇包村”、各镇各部门齐抓共管、区指挥办统筹督导、各工作专班联合落实的责任明晰、闭环管理抓落实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决策咨询专家智库等作用,用好“百社联百村”、央企助力、能源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等平台,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探索实现制造业零碳生产的有效路径 人民网广东频道: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为实现制造业零碳生产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以来,阳东区在建设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方面,采取哪些创新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李坤:阳东区绿色能源富集、产业基础优良,目前全区已建成投产、在建和已核准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2024年发电量达529.34亿千瓦时,年产值超200亿元。同时,阳东区海上风电登陆点、陆上集控中心及送出线路规划条件成熟,未来可承载的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千万千瓦,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位于阳东区的中广核南鹏岛海上风电场。成伯伟摄 近年来,阳东区积极利用绿色能源产业优势,全力推进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积极探索实现制造业零碳生产的有效路径。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位于阳东经济开发区内,规划面积约20km2,起步区面积约5km2。目前,产业园已获省同意试点建设,基本完成规划方案编制,正在加快推进220kV高压接入线路及变电站纳规申请等工作,力争尽快实现海上风电直供园区企业。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聚焦有绿电认证认可、产品碳足迹认证、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招引新能源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制造、算力经济等项目28个,预计将拉动投资超150亿元,达产后年总产值超450亿元。 三是夯实配套保障。近年来投入24亿元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推动21.2万㎡标准厂房及园区内金湾学校、区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先后建成,26万㎡新建标准厂房、7.91万㎡冷链仓储、容量5.5万吨的绿色智慧物流城等项目顺利封顶,6.36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7.73万㎡科创孵化基地等项目持续推进建设,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日益完善。 因地制宜,引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人民网广东频道:日前,阳东区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动工。项目个数、项目领域、投资规模较2024年同期有何不同?阳东区将如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李坤:今年4月9日,在阳东区举行的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上,有28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和竣工,总投资约30.5亿元。这一批项目是阳东区2025年安排的44个、总投资910.34亿元重点建设项目中的部分项目,与2024年同期相比,项目覆盖领域更加广阔,技术含量更高、带动能力更强、发展前景更好,既有五金及餐厨制品、智能家居、高端制造等阳东传统优势产业,也涵盖新型储能、绿色智算等阳东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位于阳东经济开发区的五金刀剪标准厂房。成伯伟摄 接下来,阳东区将以此为契机,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持续有选择地引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概括起来是耕好陆上、海上、空中“三口田”,打好绿能制造、深蓝牧场、五金刀剪等绿色、蓝色、金色“三张牌”。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